曉風殘月 發表於 2005-9-14 00:00:00

巴哈的《創意曲》,我個人是不太喜歡。因為很難詮釋,加上我又不能採踏板,所以我的缺點馬上暴露無遺。尤其到了《賦格》,那真的會令我發瘋的。<br><br>不過,巴哈的時代,代表著「理性」的開端,並且那時候人們開始接受機械論的宇宙觀。<br><br>我呢,則不喜歡過度理性的東西,反而喜歡走凌亂、瘋狂、非理性的方向。所以,我反而喜歡拉赫曼尼諾夫。

學妹 發表於 2005-9-14 00:00:00

我也不是非常喜歡巴哈的創意曲,規定的好死板,為什麼每個四分音符都要斷開~~~~而且我的老師好嚴~所以是不能採踏板的~(她說這樣我會偷懶)<br><br>但是每次彈完,都會有一種成就感~(終於克服它)而且巴哈的東西可以訓練我的雙手配合度(左右手主旋律的交替)<br>我個人比較喜歡蕭邦的作品,(但是我還不夠格彈,只能彈較簡單的小品,如雨滴or小狗圓舞曲)my teacher還不讓我彈其他的(哭)<br>我喜歡他的華麗,帶憂愁的感覺...他的作品會讓我感動(如:有一首教革命的練習曲)<br><br><br>總而言之~~~我還需再努力  (>o&lt;)<br>

學妹 發表於 2005-9-14 00:00:00

曉風學長好強唷~~~什麼都強~~~<br>我要向你學習!!!

畢業的學姊 發表於 2005-9-15 00:00:00

學妹~那是因為妳現在還在讀高中~!<br>等妳大學就可以專攻自己喜歡的科目啦!^^<br>(我到現在還無法相信我居然不用學數學了~)<br>所以現在妳該做的是靜下心來好好吸收各方面<br>的知識等妳考上大學後就不會覺得唸書是這麼<br>辛苦了~!加油吧!^^

曉風殘月 發表於 2005-9-15 00:00:00

我在這裡多嘴地打岔一句話:<br><br>在「專攻」的同時,還是應以「博覽群書」為首要原則,不然這樣很容易流於狹隘的思想模式,況且,學問的創新,所需要依賴的就是這種「博覽群書」之後所能夠造成不同學科之間的「對話」,使得他們更具有不同領域之間的融合與協調。<br><br>有個教授說過:「台灣的釵h學者,不願接觸新的思潮,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。」這句話可能很殘忍,但是,我是真的看過這種教授。<br><br>總而言之,作為一個浩瀚知識領域當中極端卑微的「求學者」,還是盡量多學習。縱或你可能只是一個社會人文領域的學生,但是自然科學領域的知識仍然不可少。這不是要你去鑽研自然科學的東西,反而是要你能夠去了解自然科學的研究與發現(至少要求自己可以對其有基本的理解及其應用),究竟跟人文領域之間的知識有什麼樣的關連性存在。<br><br>                   曉風殘月

Nono桑 發表於 2005-9-17 00:00:00

只要有用心在過活...<br>你不可能會視野狹窄 胸無點墨...

河豚 發表於 2005-9-18 00:00:00

哇賽...<br>看到好多高人的評論<br><br>引發那麼多高人的文章<br>這篇文章寫出來真是好呀<br>(沒事來參一腳)
頁: 1 2 [3]
查看完整版本: 台灣的教育苦了學生